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“冲蒌镇人民政府”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?
继续访问放弃
发布机构: | 冲蒌镇人民政府 | 生成日期: | 2017-05-23 06:57:24 |
本报记者 赵可义
永盛村奇伟的洋楼 赵可义摄
美国前总统卡特与卖振添合影(资料图片)
美国前总统卡特夫人(中间)与李春娣、卖总德合影(资料图片)
江门日报讯,台山冲蒌镇白岗村委会永盛村现有居民270多人,约有三四百人侨居美国、加拿大,是冲蒌镇著名的华侨村,但提到永盛村,最有名的还是村里雄伟的洋楼群,1986年,反映侨乡生活的电影《加州来客》就曾在这条村取景。
1.记者目击
未到永盛村,就远远看到几幢雄伟的洋楼矗立在村头,俨然一座守卫深严的城堡。进入永盛村,整条村庄整洁而寂静,给洋楼增添了的几分神秘、静穆。
据调查,永盛村3层以上的洋楼共有17幢,其中村北有5幢,大多于1924年以前建造完成。村南的12幢洋楼最为气派,建筑年代稍晚,除了其中2幢为3层之外,其余均为5层,并且有11幢洋楼三列分布,建造齐整,每列之间距离适中,每幢之间紧密相连,组成一个气势磅礴的建筑群,但经过80余年的风雨凋蚀,墙体斑驳,以前楼的正面均有名字,如今已经无法辨认,村中老人们只记得其中几个名字而已,比如“三省寄庐”、“东山寄庐”、“板杨寄庐”、“超然寄庐”等(所谓“寄庐”就是别墅的意思),11幢洋楼环环相扣,互相呼应,自成一个防御系统,如果其中一幢受到攻击,对面楼上的窗口就会伸出枪枝射击,其中最外一列洋楼的走廊上还有向下的枪口,以保护门口的安全。每幢楼的大门都由很厚的钢板做成,每层楼的门上方都留有枪口,以防大门被攻破后保护楼上的安全。
记者在永盛村看到,11幢洋楼之中,有一幢与众不同,其楼体呈黄色,与其他洋楼由水泥砌成不同,它是由红土、白灰、红糖混合而成,用传统方式建造,一层一层夯实,坚不可摧,牢不可破。另外,楼顶的三个角上分别凸嵌着“燕子窝”,可以环视周边环境,在“燕子窝”下方和周边均有枪眼,形成扇面立体防护。
11幢洋楼不仅自成防御体系,还可以拱卫村口,他们与村北的5幢洋楼组成两道防御公事,在盗贼四起的年代拱卫着永盛村的安全。
2.时空透视
1924年,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,一伙盗贼摸进了永盛村,不仅洗劫了大量的财物,而且掠去了部分村民,当时村北已建有洋楼,躲在里面的村民幸免于难。经过这次贼患,虽然有的家庭已经建起了宽敞明亮的平房,但在加拿大的亲人纷纷寄钱回家盖起了坚固雄伟的洋楼以保安全。1924年之后,村中新增加了近10幢洋楼,村南的洋楼群大都建于这个时期。
在村南的11幢洋楼中,其中有5幢出于李姓同一个宗族,其中“三省寄庐” 建于1928年,由李奕生、李奕海、李奕宋三兄弟(均为李佑启之子)共同建造而成,而三兄弟的弟弟李奕操则独自建了一幢洋楼,四兄弟的三个叔父也分别建了洋楼,其中就有“东山寄庐”。19世纪末20世纪初,这一宗族的“佑”字辈三兄弟率先离开永盛村到加拿大谋生,到1930年,该家族的第二代“奕”字辈中也有7人跟随父辈到加拿大谋生。
72岁的李夏榆是“三省寄庐”的第4代人,据他介绍说,1928年,建造三省寄庐时,祖父、叔祖父三人从加拿大寄钱回家,钱到镇上后,请了几个挑夫才把钱从钱庄挑回了家,因为三兄弟回乡省亲时就住在洋楼里面,故称“三省寄庐”。1935年,李夏榆的祖父李奕生叶落归根,回到家乡。1937年,日军轰炸现在哪个app能买足彩,李夏榆的父亲与村中的青年近20人到南洋谋生,在印度尼西亚的一个矿山打工,最后日军占领印尼,他的父亲与乡亲被一家劳务公司招去修筑滇缅公路,最后因劳累过度死在工地上,同去的近20人最终只有3户留在了南洋,剩下的乡亲不堪忍受非人的环境,回到了永盛村。
在三省寄庐一楼的厅内挂着两副珍贵的照片,一幅是“三省寄庐”的第3代人李春娣和丈夫卖总德与美国前总统卡特的夫人的合影照,另一副是李春娣的儿子卖振添与美国前总统卡特的合影照,两副照片均拍于1979年1月,当时,纽约华人在纽约银宫大酒店举行庆祝中美建交酒会,美国前总统卡特偕夫人参加酒会,而此时卖氏父子分别为纽约银宫大酒店的董事长、总经理。1979年6月,从洋楼中走出的李春娣回到故乡,内侄李夏榆接待了她。李夏榆说:“当时村中刚下过雨,路面泥泞,但从三省寄庐到祠堂却是一条新沙路,那是村民一担一担挑沙铺出来的。”“我受到了铺红地毯迎接的待遇。”李春娣当时激动地说。
3.盛世赞歌
在永盛村,“三省寄庐”是惟一一幢由楼主后人居住的洋楼,其他的都由人代楼主保管、居住。李夏榆原来在佛山工作,3年前,退休在家的他又回到永盛村,搬进了祖屋,“永盛村山清水秀,人情好。”李夏榆说。
李老伯有3个儿子,两个在国内工作,一在美国工作,李夏榆在村民的帮助下,栽种了龙眼、杨桃、芒果、黄皮等200多颗果树,他希望“前人种果,后人吃,后人惦记着老家还有一片果场,能吸引他们多回乡看看”,他在洋楼内设了三张床,在佛山、珠海工作的两个儿子经常回乡居住。李夏榆不仅希望果场吸引自己的后人,还希望同宗的海外亲人回乡祭祖时,也有一个去处。为了能够使回家探亲的李氏宗亲留宿一晚,李老伯煞费苦心,不仅在楼内安了空调,还安装了煤气、自来水管等设施,添置了卫生间,老伯说:“把他们留住一两晚,就有时间多交流,加深对故乡的理解,感情就可以加深,不然来到这儿连洗手间都没有,下次就不敢来了。”据悉,李老伯还捐资8500元建造了灯光排球场,并在另一幢祖屋内设置了乒乓球室,不仅增加村里的娱乐设施,丰富了村民的文体活动,而且可以使回家探亲的青少年有一个娱乐的场所。
三省寄庐的一楼是李夏榆的书房,藏书很多,书房在周末、寒暑假期间向村中的中小学生开放,他们可以在这儿读书借书,而乒乓球室也向村中的学生开放。李夏榆还动员村民设立了“教育基金会”,用来奖励村中追求上进、成绩优秀的中小学生。据悉,该基金会成立后,已经颁发了两届,有38人次获奖,共发放奖金3710元,其中考上大学的有3人,每人500元,考上台山一中的共2人,每人300元,考上高中与职业中学的也有奖励。
“好好利用祖上留下的侨房,发挥它们的社会效益,多为村里的乡亲办实事,是我的愿望。”李夏榆说。明年,李夏榆的果园就要挂果了,他已向国外国内的亲戚发出邀请,希望能够回乡摘果,品尝家乡水果的甘甜。
凡本网注明"稿件来源:台山政府网"的所有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稿件,版权均属台山政府网所有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复制或转载。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、网站,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"稿件来源:台山政府网",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。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,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,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。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作者速与本网取得联系。本网未注明"稿件来源:台山政府网"的文/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,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"稿件来源"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
联系方式:0750-5524538邮件:ts686@126.com